宠搜网,宠物百科大全,一搜便知晓。
当前位置
  •   在前面的文章里,我们就猫咪应激的原因,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常规应激反应,以及应激对猫咪身体健康带来的潜在威胁。那我们该如何降低猫咪应激反应呢?这里以寄养猫咪为例来聊一聊小编的几点建议。

      1、猫咪离开家前宠主的准备

      首先宠主的预防措施,第一个就是让航空箱或猫包变成家具的一部分,让它慢慢地适应航空箱的存在。另外建议在航空箱里面放一些主人味道的T恤,或者是有家里味道的毛巾,玩具、零食。让它觉得这个箱子没那么恐怖,这个箱子就是休息、玩耍、吃东西的一个地方。

      然后定期检查很重要,注意猫咪体重、脂肪肝问题。还要确认猫咪是否有心脏问题,是否做过心脏彩超,是否做过验血等等的,尤其是一些特别品种的猫咪也要特别小心,就算它们只有6个月,也可能有先天性的一些心脏问题。确保已打齐疫苗当然也很重要,如果说它们有猫瘟或猫鼻支,那么打齐疫苗的话就可以降低因应激导致抵抗力下降得病。

      另外,宠主可以使用一些让猫咪平静的费洛蒙,建议猫咪要出门之前在毛巾或者毯子上面喷费洛蒙的香薰或者是喷雾。喷完这个喷雾之后静止5~10分钟,然后再让猫咪进去。最后可以用毛巾把航空箱稍微的盖住。

      2、接触猫咪人员的操作

      猫需要缓慢的动作,说话的语气也要很平稳、很平静,不能突然之间爆笑,也要避免抚摸它的时候突然间手伸出。一般来说建议从后面慢慢的去摸,然后让他转过头看你,这样子就是互相认识。

      然后是确保猫咪4个脚一定要着地。因为猫咪只要觉得它们不是4个脚在一个平面上,它们会很恐惧。所以说我们无论干嘛,尽量要保持猫咪四个脚一定要触碰到桌面或者是地面。

      另外,毛巾是最好搞定猫咪的一个方法,比如说在寄养猫咪的,可能需要滴眼药,喂药。可以把猫咪的四肢全部包在毛巾里面,然后只有头露出来,这个时候要喂药或者是滴眼药,都很容易可以做到。

      3、建议不要常常去更换猫粮和猫砂

      比如说寄养的猫咪,因为已经是一个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员走动,建议主人把他们平常吃的猫粮和用的猫砂要一块带过来,可以降低猫咪紧张的情绪。或者建议直接把家里的毛巾,毯子,主人的睡衣全部都带过来,连着这些有味道的东西一块放在笼子里面,让猫咪觉得说我这个环境虽然是陌生的,至少有熟悉的气味。

    养宠指南 猫咪应激

    发布时间:2022-01-11
  •    在前两篇文章,我们介绍了猫咪的肢体语言,以及为什么会出现应激反应。在这里,我们来聊一聊猫咪应激后可能会导致的一些后果,以及我们该如何预孩与避免。

      猫咪应激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基本也是常见的反应外,比如:心跳加快,呼吸加快,颤抖,瞳孔放大等,还会出现因为应激而导致的疾病,在临床上会看到很多的病例都是因为有环境的转变导致应激,然后猫咪就生病了。其中,还更有一些我们肉眼看不到,但真实存在于猫咪身体之内的应激后果,具体有以下几种:

      1、猫鼻支:猫鼻支简单来说就是上呼吸道的一些疾病,是杯状病毒、疱疹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等这些有传染性的疾病。如果猫鼻支是疱疹病毒的话,这个病毒只要得过之后,会一直残留在猫咪身体里面,当猫咪经历了一些应激反应,比如说环境的转变、搬家等等,就有可能会爆发猫鼻支。

      2、自发性的膀胱炎:一般就是细菌感染。年轻的猫咪很常见,都会有自发性膀胱炎,原因并不是因为结石,也不是因为细菌,很多时候是没有原因,就是因为应激引起的,因为情绪引起的膀胱炎。

      3、皮肤问题:猫咪长期是在一个高压或者是长期在一个应激的环境下会产生,一般来说它们会有过度舔毛的问题,比如说有些猫咪肚子这一块是没有毛的,就光秃秃的,很多时候是因为它们有应激反应,或者是情绪上的问题,然后它们没有办法去抒发,就一直去咬自己的毛,因为这个动作他们觉得可以舒缓紧张跟压力。

      4、胃肠道的问题:一般来说有急性也有慢性,急性的话可能去寄养之后,因为紧张出现呕吐拉稀等等的问题。如果是炎性肠病,这些都需要去看医生,需要药物的治疗。

      5、突发的心脏病:猫咪很多的心脏病是没有任何的病症,而且在触诊时候是听不出来的,很多猫咪的心脏病都是需要验血,或是心脏的彩超才能发现。

      6、长期应激的话,有可能会导致食欲下降,比如说猫咪的主人一周不在,那这一周的时间他都可能不吃饭,或者是吃的饭量不够。如果是肥胖的猫咪的话,有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就是脂肪肝。

    养宠指南 猫咪应激反应

    发布时间:2022-01-11
  •   关于猫咪的应激反应,在上一篇文章里面,我们讲到猫咪的视觉、听觉、嗅觉三方面都比较灵敏。关于身边能看到、听到、闻到的任何细微的改变,都有可能会导致它们的应激反应。但同时,猫咪很多的东西并不是从叫声去表现,而是它们的肢体语言、脸部表情。

      认知猫咪的肢体语言

      猫咪是一个情绪都写在脸上的动物,正常的状态它的耳朵是竖立的,它的瞳孔是正常的。如果恐惧的话,它可能就会开始瞳孔放大。如果猫咪只是恐惧没有攻击性的话,这个时候他会发出一些声音,比如低吼,好像有攻击性的声音。如果说它已经到有攻击性的时候,耳朵会变成一个飞机耳,从扁下来的耳朵到有攻击性,其实只是一刹那的时间。

      猫咪应激反应后,猫咪应激反应一般表现为如下四个时期:

      1.警觉期:经过一系列的神经生理变化,紧急动员体内资源,猫咪机体处于战备状态。

      2.休克期:这一时期的猫咪可出现血压下降,血管渗透性增高、血液浓度降低以及体温下降等休克症状。

      3.抵抗期:此时继续发生神经生理变化,充分利用体内资源,对付各种紧急情况。

      4.耗竭期:猫咪体内激素和重要微量元素耗尽,某些细胞和组织遭到破坏,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一阶段在应激持续存在或者应激因素严重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此时防御手段已不起作用。若无法缓解将导致猫咪死亡。

      别看猫咪平常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人,除了天生胆大的,它们都是分分钟变身胆小又警惕的小可怜,比如:铲屎官搬新家、隔壁在装修、门外有人敲门、街上有汽车鸣笛、家里来了陌生人、来了新的动物,第一次去宠物店洗澡,第一次被寄养等等。因此,我们一定要尽量避免猫的应激反应的出现。

    养宠指南 猫咪肢体语言

    发布时间:2022-01-11
  •   压力对猫咪来说,是一个医疗的反应,叫做应激反应。猫咪很特别,它们虽然说想要去一个新的环境,对所有事情都会好奇,可是这个前提必须是它能控制这个环境。

      猫咪的视觉、听觉、嗅觉这三方面比较灵敏。

      视觉,主人离开家也算是视觉的刺激,如果说主人长期不在家,去旅行或者去工作的话,也会导致它们心理上的应激反应。

      听觉,猫的听觉特别灵敏,有点像兔子一样,比如人在旁边大声的说话,或者突然爆笑,这种声音已经可以导致它们应激;尤其是机器的声音,吹风机或者是洗衣机、吸尘机等等,这些不熟悉的声音,都会让它们觉得会不会有危险;其他动物的叫声也会产生应激,比如其他猫咪在洗澡或者被抽血,发出惨烈的叫声等。

      嗅觉,很多人会忽略到嗅觉这一方面的刺激,简单来说消毒剂或者是气味比较强烈的香薰香水这种东西都会刺激到它们。还有猫砂的气味,例如现在很流行炭的味道、绿茶味道、不一样的香味,如果家里经常更换猫砂味道的话,这个也会导致猫咪心理上的一个压力。

      猫咪身边能看到、听到、闻到的任何细微的改变,都有可能会导致它们有应激反应。

      同时,猫咪很多的东西并不是从叫声去表现,而是它们的肢体语言、脸部表情。在下一篇文章里面,我们会用图片来教大家认知猫咪的肢体语言。

    养宠指南 猫咪应激反应

    发布时间:2022-01-11
  •   猫咪适合什么样的饮食模式?关于这个的问题,不仅是养猫新手需要学习,一些养猫很久的人对此都有不同的看法。

      很多铲屎官采用两种喂食方式:一种是“自由采食”,就是猫粮就在那里的24小时有粮法,俗称“猫自助”;另一种是“定时定量”,一天分几顿喂,每餐间隔上那么几个小时。那么,哪种喂食方式更科学呢?

      01   首先,猫的消化道结构是影响猫饮食习惯的重要因素。猫和犬消化道最不一样的地方是消化道的长度。

      《犬猫营养需求》中表示体长为0.75米的犬,它们肠道的平均长度是4.5米。体长为0.5米的猫,它们肠道的平均长度为2.1米。

      消化道长度影响食物的排空速度,这意味着食物通过猫消化道的时间会更短。如果猫一次摄入和狗一样多的食物,那食物在猫体内的消化率会低于狗。消化不了的食物常常会导致猫的呕吐和腹泻。

      猫科动物的胃不能像狗的胃一样膨胀容纳大量食物,如果一次喂得太多,猫可能吐出猫粮,有的会重新把它吃下去,就像反刍。另一方面,猫非常饿的时候往往会吃得太快,可能导致不适和反胃。饥饿的猫胃里的胆汁酸分泌也会增加。持续时间超过五六个小时,或胆酸浓度太高,猫可能会感到恶心,引发被称为「饥饿呕吐」的症状,典型的反应是呕吐泡沫状物质。对一些猫来说,这种呕吐会引起一系列的不适,使猫再也无法舒服进食。

      02 猫的消化生理受到饮食习惯的影响

           根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对猫狗营养的描述:野猫在任何给定的24小时内都要吃8到12顿饭,其进食习惯是少食多餐,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在积极地捕猎。

      他们的消化生理受到饮食习惯的影响。闻到食物的气味,会触发猫咪的消化系统开始工作,而不断地嗅到食物,就像自由喂养的猫所做的那样,会让这个系统一整天都处于工作状态。

      但是像所有的生理功能一样,胃肠道的运作需要能量,如果持续地保持进食状态,便会占用其他系统的资源,可能导致出现过早老化、皮毛质量差和慢性膀胱炎在内的问题。

      此外,食肉动物的消化生理学已将饥饿作为其健康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意味着,肚子饿会让猫咪的消化排泄系统启动,进入下一个环节,如果猫从来不饿,排泄物的调节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不适、毛球反流和其他消化运动问题。

      03  无论人类一天喂食一次或者三次,一只成年猫都能接受

      美国康奈尔大学兽医学院(Cornell University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研究发现,无论人类一天喂食一次或者三次,一只成年猫都能接受。但喂猫太少或吃的食物不正确,猫无法保持健康;喂得太多,他就会发胖。

      丽莎·皮尔森博士(Dr. Lisa Pierson)在「CatInfo」网站上指出,猫咪进食的频率会影响其尿液的pH值。餐后碱性潮是指大量进食后尿液碱度的增加,pH值的变化会导致痛苦,以及潜在的致命膀胱鸟粪石晶体的形成。

      以上都意味着,猫咪的科学喂养次数还是有讲究的,不能自由喂食!并且长期的自由采食可能会引起猫咪挑食、身体不健康、肥胖以及猫粮不新鲜,滋生细菌等问题。

      04   定时定量喂猫是一个科学的喂养方式

      一天按固定量喂猫,控制摄入的能量,控制猫咪体重。另外还可以观察猫咪的进食情况,是否爱吃,是否对食物有不适应,及时了解猫咪健康情况。定时喂养还能保持猫粮的新鲜度。一项研究发表在2014年2月出版的《动物科学》(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的论文《喂食频率和膳食中的含水量,对健康成年猫自愿性的身体活动的影响》指出,多次喂猫,对猫科动物活动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减肥和维护健康体重变得更容易。所以建议:

      刚断奶的幼猫:大概6周龄起,它们需要很多能量,也不太能够自主调节饮食。所以应该每天平均喂食至少4-6次,少食多餐。

      成年猫咪:  从营养需求来说,成年猫一天喂3次就可以了。按时定顿喂食,在猫咪成年后也能慢慢习惯。

      老年猫和特殊猫:进入老年期,和一些生病的特殊猫咪,需要特殊关照、少食多餐,甚至可能需要按照医嘱固定时间喂食特殊食物。哪怕是早出晚归的上班族,同样可能做到“定时定量”喂养,只要采用著名的“食物迷宫”。在你起床后,喂猫吃早餐;随后将午餐藏在猫咪必须花时间、费体力才能吃到的器皿中;晚上下班回家,再喂猫吃第三餐。这样,既更贴近猫咪原始的进食规律,也能增进猫的每日活动量,避免变胖。

    养宠指南 猫咪喂食方式

    发布时间:2022-01-11
  •   猫的幼年阶段一般为出生到12个月,这个阶段的猫其各器官都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需要受到特别的照顾,否则极易发生天折。引起幼猫夭折的因素有多种,主要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的饲养管理因素,因此,在幼猫阶段要想避免幼猫夭折就需要加强饲养管理。

      1. 哺乳阶段的饲养管理

      初生仔猫各项机能的发育还不完全,极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而生长发育受阻,患病率升高,成活率降低,因此,要加强初生仔猫的饲养管理。仔猫在出生后即进入哺乳阶段,幼猫的喂乳期一般为35~40天,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这一阶段主要的营养来源是母乳,要给其提供充足的初乳和常乳,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另外,还要注意给哺乳期幼猫提供适宜的环境,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舒适。

      2. 断奶幼猫的饲养管理

      幼猫在断奶后饲养条件发生着明显的变化,此时幼猫的生长发育迅速,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以确保其健康的生长发育。断奶后的幼猫需要提供充足的饲料,并且要求饲料的适口性良好,易于消化,各营养物质的含量丰富,且配比合理。另外,还要做好护理工作,断奶幼猫处于应激状态,为了让幼猫顺利的度过断奶期需要进行精心的管理,缓解应激反应。

      3. 快速生长期的饲养管理

      幼猫的快速生长发育期为2~6月龄,这一阶段幼猫的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较多,幼猫在快速生长期所需的能量是成年猫的2倍,因此,要注意营养的供应,并且需要均衡的营养物质,同时还要给其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和能量,以供应幼猫快速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和能量。在饲喂_上要少量勤喂,因为幼猫的的嘴、牙齿、胃都很小,一餐中无法吃掉和消化掉足量的食物,因此,需要少量勤喂,一天中至少要喂三餐,并且饲料要求易于消化,营养丰富,以满足幼猫特殊的营养需求。

      4. 快速成熟期的饲养管理

      当幼猫经过快速生长期后体型达到了类似成猫时的体型,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有所改变。幼猫进入6月龄以后,生长发育的速度开始减慢,活动量也开始稍微的减少,此时的幼猫采食量较大,消化能力也有所增强,因此,可以适当减少每天的饲喂次数,增加每餐的饲喂量。虽然此时幼猫的体型与成猫相似,但是仍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在饲喂上仍需要注意,要给其提供不同的食物,以保持摄入充足且均衡的营养物质。

      5. 满12月龄以后成猫的饲养管理

      幼猫在生长发育到1岁时,各器官和功能的发育基本完全,在饲喂上需要给其更换日粮。此时的猫不再像幼猫需要大量的热量和营养物质,因此可以更换成猫日粮,但是在更换饲料时要注意不可一次性的将饲料完全更换,而是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5~7天内完成换料工作。让猫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防止发生严重的换料应激。在换料期间要注意做好猫体重的监测工作,根据猫体重的变化调整饲喂量,大多数猫对能量的需要是根据自身需要的能量来采食的,因此饲喂时也要注意。如只在室内活动的猫,饲喂过量会造成肥胖的问题。

      在幼猫的整个生长发育阶段,都要加强管理,除了要给其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外,还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包括药物预防、定期消毒,做好驱虫工作,另外,还要接种相关的疫苗,提高免疫力,避免幼猫发生夭折。

    养宠指南 幼猫饲养

    发布时间:2022-01-11
  •   将犬暴露到新异或威胁性的环境,社会依恋性的分离以及对犬的训练等都可能导致犬出现心理应激,影响犬正常的行为和认知功能,引起一系列生理、行为和认知功能的改变。

      心理应激对犬行为的影响

      以下的这些行为信号是犬心理应激状态下观察者应该能观察到的:

      1、恐惧行为

      在心理应激条件下,犬变得高度的觉醒,也变的快速的兴奋和恐惧。对犬来说一些正常的反应,例如一些训练和兽医检查,现在都被理解为一种威胁。这将导致犬表现出恐惧行为,例如畏缩,舔鼻子,抬爪子,避免眼神的接触,或隐藏起来。恐惧也能导致犬表现被动防御的攻击。在社会情境中,与其他的犬或人类,他是一种妥协的姿势, 经常与焦虑相关。犬处于良好的福利条件下通常很少紧张,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他们很少感到受威胁或者是为了保护自已变得富有攻击性。抬爪子的行为也经常在犬争斗或困惑的时候出现。

      2、自我损伤或过度修饰

      自我损伤典型的症状是抓挠皮肤或腹部毛发的脱落,或者是前爪上部和后腿内侧皮肤的溃疡。当伏处于心理紧张状态时,会尽力去表现行为以减轻焦虑的感觉。如果犬发现修饰行为是减轻心理应激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可能就会过度的修饰。作为对昆虫咬或小疼痛的反应,犬会舔或蚕食身体某一部位,如果同时处于心理应激状态这些小动作可能变得过度,导致毛发脱落造成皮肤损伤,进而在这些区域频繁修饰。使用伊丽莎白项圈可以阻止犬的过度修饰,能够让伤口愈合,但也阻止了减轻应激的行为表达。因此,给予犬机会去表达减轻应激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社会交流或咀嚼玩具和食物等。

      3、规癖行为

      规癖行为是重复出现但又没有明显目的的行为模式。犬舍中的犬,典型的例子是在犬舍内转圈,往犬舍的围墙上跳,从一面墙跳到另一面墙, 绕着犬舍转圈快走。这些行为在最初阶段可能是有功能的,跳起来是能够向外看,但是,由于犬舍的限制,长时间的积累他们就变的根深蒂固,比正常需要出现的频率高很多。研究表明,这些行为在工作犬犬舍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在一些机构中有46%到93%的犬表现这些行为,虽然每天出现的次数不同。

      Jennings(1991)研究证实规癖行为能导致犬损坏尾巴,增加脚的疼痛和腿瘸。一旦犬患上一种规癖行为,表达这种行为事实上可以减轻犬心理应激的感觉。犬主应该使用其他的方法努力的减轻犬的心理应激;特别是要给予它表达其他有回报行为的机会,例如与其他犬或人交流,提供丰富环境等。

      4、身体颤抖

      颤抖是动物体内部环境控制系统的一项功能。在寒冷条件下,颤抖是使犬身体保持恒温的一种方法,在身体变冷时颤抖能够使身体释放出能量。颤抖也可能出现在非寒冷的情况下,它是犬高水平心理应激的一个信号。它经常伴随着恐惧行为,例如畏缩,隐藏起来,避免眼神的接触等。Beerda(1998)的研究发现犬面对突然的响声或预知将会受到刺激时,会引起犬高水平的身体颤抖。Beerda( 1999 )研究报道社会和空间束缚导致犬比他们群居的时候表现更多的身体颤抖,或许与释放紧张情绪相关。

      5、气喘吁吁

      在夏季或气温较高的时候,犬可以通过呼吸道的蒸发作用增加呼吸次数来增加散热,以达到调节体温的作用,这是犬正常表现“气喘吁吁”的原因。然而在许多气温并不高甚至还很低情况下,犬也表现气喘吁吁,此时它是犬心理应激的一种行为表现。Camilla( 2011)报道称,在评估犬敏捷性比赛心理应激的行为参数时发现,在观察的所有时间点均存在气喘吁吁和躁动不安等应激行为。

      6、打哈欠

      无论对人还是对动物来说,打哈欠都是一种有固定特征的本能反应,涉及大脑和身体之间无意识的相互作用,非主观意志所能控制。打哈欠可以缓解呼吸紧张,借助深吸气使血液中增加更多的氧气,增加脑细胞的供氧,对动物体的抗应激能力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Deputte( 1994)认为在灵长类动物中打哈欠与心里紧张或轻度应激相关。许多研究均报道过犬在心理应激时由于心理紧张而打哈欠。

      7、发声行为

      犬过度吠叫、哀叫、鸣鸣叫嗥叫等发声行为象征着犬寂寞、忧郁或沮丧,是与犬心理应激相关的比较明显的行为反应。Chiara(2012)的问卷中发现,发声行为也是多数犬主人最常发现犬心理应激的主要行为指标之一。英国的兽医报道,过度的发声行为与分离和恐惧相关,广泛的认为这是犬与主人分离后对应激的一种应对机制,并且是确定犬遭受恐惧和分离相关行为问题的关键诊断标准。

      8、食粪癖

      食粪癖也是常见的犬心理应激的行为表现之一。Gaines(2005)对8个犬场的120条工作犬的研究,发现超过18%的犬都吃他们自己的粪便,在一些私人犬场中出现此行为的数量可能更多。食粪症是营养失衡的表现,但也是由于在排便训练时受到粗暴对待产生心理应激而引起的,导致犬由于害怕受到惩罚而尽力将粪便隐藏起来的结果。

      9、体重降低

      高水平的心理应激导致生理反应提高代谢率,导致食物中的少量能量得以储存,更多的被用作即时的能量来源。一旦新近消化的食物中的能量被用完,犬的身体将开始代谢储存的脂肪,最终将分解肌肉来释放能量。因此当犬处于较高水平的心理应激时就会看到体重降低,而没有能力增加体重。

      10、对犬舍环境的破坏

      破坏在犬舍中比较常见,其结果是犬咀嚼门框架或犬舍突起的边缘。类似的,犬会损坏部分犬床或运输犬笼。犬舍内咀嚼或许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犬很难适应犬舍内的禁铜环境而试图逃脱,当犬与他们的社会成员分离后变的焦虑沮丧通过咀嚼试着与他们接近;此外,犬可能发现咀嚼对他们是有益的,因此他们有很强的动机去咀嚼物体以保持他们的牙齿和牙龈处于良好的状态,在缺少合适物品的情况下,他们就咀嚼犬舍内物品来代替。比较好的策略是给犬提供替代的咀嚼物品,例如骨头,咀嚼玩具等。

    宠物应激反应 犬猫应激反应

    发布时间:2022-01-11
  • «
  • 1
  • 2
  • 3
  • 4
  • »

文章榜单

宠物医院更多

宠物资讯更多

相关推荐recommen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