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宠物饲养逐渐火热,自动猫砂盆、智能喂食器、自动饮水机、烘干箱、吸毛器、净味器、智能摄像头等宠物智能产品层出不穷。数据显示,2022年1-5月,京东平台宠物智能饮水机购买量同比增长84%,智能喂食器购买量同比增长115%,智能猫砂盆搜索量同比增长267%。
宠物智能产品赛道的火热使其成为资本选择的新阵地,其中不乏美的、小熊电器、小米等传统家电企业和互联网大厂的入局,也捧红了霍曼HomeRun、小佩宠物、Unipal有陪等一众垂直领域的初创宠物智能品牌。品牌纷纷将创新点聚焦到宠物清洁和智能投食饮水机两个细分赛道上,产品也朝着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不过,宠物电器行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作为消费升级类产物,产品使用体验如何优化,用户需求如何满足仍需要一些时间去摸索改变进化。
家电巨头与宠物智能新锐品牌之争
宠物智能家电指的是专门为宠物设计的智能化家电产品,通过科技手段帮助宠物主照料宠物的生活起居。如今宠物电器赛道正变得越来越细分和智能化,宠物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开发出相关的精细化、智能化品类。
过去两年来,不论是传统家电还是新锐品牌,纷纷在宠物智能家电领域进行布局扩张。2020年12月,美的集团在京东商城开设宠物用品旗舰店,推出了猫用饮水机、空气净味器猫用航空箱等宠物家电产品。去年,美的再次加码宠物智能小家电市场的布局,推出宠物品牌“猫有引力”与“Fluffy&Floppy”,并于2021年3月成立全资子公司浙江美新宠物科技有限公司。
今年8月,OPPO也涉足到了宠物智能家电领域,推出了生态产品OPPO智能猫砂盆。早在2019年,小米便投资宠物智能硬件品牌“猫猫狗狗”,涉及智能宠物饮水机和智能喂食器等产品已经陆续上市。
除了家电和科技巨头之外,也催生了不少新兴的垂直领域宠物智能电器品牌。10月13日,Unipal有陪宠物透过融资机构平台春涧资本宣布完成超亿元融资。新一轮投资方包括灿明创投、阿米巴资本等。据悉,Unipal有陪宠物的最新一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供应链升级、产品迭代、市场营销等方面,并进一步深化养猫场景AIoT智能数字化服务。
今年还有霍曼Home Run、小佩宠物、鸟语花香等多家专注于宠物智能的初创公司拿到了融资。记者在线上平台发现,在过去半年,小佩宠物和Unipal有陪宠物几乎都是按月上新智能养宠产品,单品售价基本上在200-500元不等,不同品牌不同产品售价不等,一些甚至高达上千元以上。APP控制、智能提醒是这些宠物小家电中所必备的功能。
宠物经济产业规模逼近5000亿元
各大品牌涉足宠物智能电器领域的背后,是千亿级宠物蓝海市场。据艾媒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2017-2021年中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增长近2倍,直逼4000亿元大关;预计2022年这一规模将达4936亿元,同比增长25.2%,未来3年始终保持2位数的同比增长。另据天猫发布的《宠物品牌人群策略白皮书》,2022年上半年,Z世代人均宠物消费同比上升近26%。
而在宠物经济中,宠物电器成为增长迅速的品类之一。2022京东宠物消费趋势报告显示,今年1-5月,智能宠物玩具购买量同比增长80%,智能饮水机购买量同比增长84%,智能喂食器购买量同比增长115%,智能猫砂盆搜索量同比增长267%,宠物智能烘干箱搜索量同比增长140%。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在宠物智能用品领域,小佩宠物、猫猫狗狗科技等多家公司共获得投融资27100万元。这一投资趋势在2021年仍在持续,2021年国内宠物行业共发生42起融资,披露的融资金额超过31亿元。其中,宠物食品领域占16起,其次是宠物用品(包括宠物智能)领域13起、宠物连锁6起、宠物医疗5起。
与此同时,国内智能宠物电器也在向海外市场扩张。据不完全统计,包括CATLINK、小佩、鸟语花香、小米、玲珑猫等中国品牌都已出海,并在海外宠物智能用品市场占据了一定份额。速卖通公布的2022年下半年“国货出海六大趋势”中,中国的创意宠物用品正在得到海外消费者的追捧。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欧美的宠物家电线上市场的销售额已达39.9亿元,同比增长36.5%,规模约为国内线上市场的两倍。其中,烘干箱、饮水机和喂食机销售额均超过5 亿元。宠物喂食电器在国内外销售差异较为明显。
今年7月6日,小家电巨头新宝股份与佛山市贸促会等在第七届中国(广州)国际跨境电商博览会暨国际跨境电商高峰论坛上,联合发布了《2022全球小家电趋势洞察白皮书》。其中提到,随着智能化、精细化养宠方式的流行,欧美市场的智能饮水机、喂食器、追踪器等产品销售额规模也相应出现较大增幅。而由于宠物家电发展仍处于行业早期阶段,线上小家电品牌多而分散,前十大品牌销售占比仅20%左右,各品牌的产品线也比较单一。
宠物智能家电行业标准亟待规范
随着宠物电器阵营的不断扩大,正处于发展初期的行业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由于市场尚不规范,行业缺乏对应的标准与监管,不少品牌存在着产品同质化严重、设计不合理、质量参差不齐、技术含量低等问题。在追逐新风口之际,做好产品质量以及市场规范等方面也是品牌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